公司地址:营口市中小企业园区(金牛山大街东192号)
技术咨询:王经理 电话:18841716180
在线客服:徐女士 电话:18640759552
办公室电话:0417-2205906
办公室传真:0417-2205903
网址:www.ykklm.com
来源:中国水网
环境产业进入了提质增效时代,在我国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可持续性问题上,有没有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,这值得行业去思考探索。
环境产业进入了提质增效时代,在我国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可持续性问题上,有没有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,这值得行业去思考探索。
在“2019(第十一届)上海水业热点论坛”上,保留环节“白玉兰夜话”如期而至。由E20环境平台董事长/首席合伙人、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、《两山经济》作者傅涛主持,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张悦,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、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,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(集团)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建国,中规院(北京)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,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(集团)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吕永鹏等行业专家同台,针对我国污水提质增效如何有效实施、如何可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,六位嘉宾深度辩证思考,多角度分析碰撞,并最终提出了一些建议出路。
(左一起)傅涛、张悦、王洪臣、唐建国、王家卓、吕永鹏
我国污水治理已经从规模增长到精准治理升级,在黑臭水体治理、污水厂提质增效等治理压力下,管网之“痛”加速凸显,成为了本轮提质增效中被普遍关注的焦点。
管网短板如何补?
“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能力是2.1亿立方米/天,2019年的污水处理总量将达到700亿立方米,形成鲜明对比得是,污水厂进水COD浓度也就一百多,比好多国家低三到四倍”,张悦指出,“我个人意见,污水提质增效,短板只有一项,就是管网。”
“犹如鸠占鹊巢,清水入管,污水入河,污水厂浓度上不去,河道浓度就下不来。”管网问题是张悦长期思考呼吁的问题,在他看来,管网问题欠账已久,主要有四方面原因,一是技术跟不上:由于目前管网不受学术界重视,搞管网技术的人少之又少;二是标准制定问题:由于环保达标只考核出水标准,进水浓度问题没有纳入国家环保标准;三是管道质量很“要命”:市场上很多塑料管的质量实际上是不过关的;四是“管网在地下,政绩在地上”:张悦指出,管网建设量大面广、投资巨大,由于“重厂轻网”,深埋地下的管网长期被忽视。
唐建国指出,污水提质增效要久久为功,根源就在管网,同时他指出,管网的提质增效要抓住五个关键点:第一、一定要将管网排查工作做到前面,找漏堵漏;第二,一定要做到旱天排水管道低水位、旱天河道水体低水位;第三,一定要把管道内的外水赶出去,提高污水浓度;第四,一定要做好绿色措施,解决经流污染的问题;第五,一定要纠正“初期雨水”概念,让后续方案正确实施。
污水提质增效可持续战略如何落地?
傅涛指出,近年管网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,是“黑臭水体”等污染没有完全消除,百姓的感知反推而成的。为了补管网短板,中国尝试借鉴了国外的很多经验,但管网依然面临着体制、资金、运营管理等诸多障碍,如何将管网的既定战略真正落实?如何做到污水提质增效的可持续?
先抓主要矛盾
管网短板必须要突破,但过程复杂艰难,王洪臣认为,应该把“能干的先干了”。他指出,应首先在溢流口安装防倒灌器皿,防止河流倒灌,其次将管网错接、混接的问题逐一解决,而对于行业普遍关心的“入流”和“入渗”量没有达到合理的比例的问题,也需要逐步解决。
王家卓表示,水环境治理中的历史欠账,“三年行动”期间并不能将问题全部解决,如果抓住问题主要矛盾,能在短期见到一些成效。在王家卓看来,最近这轮污水提质增效中,最重要的并不是“雨污分流”,而是将市政主干管网理顺,“管网要搞清楚到底谁接谁,比如雨水混到污水管里面,雨天来了同样会造成溢流等问题。”
吕永鹏也坦言,并不认同一些城市“一定要搞好厂网提质增效”的观点:“有些城市新建管网很多年,做了大量检测修复工作,也许问题并没有这么复杂”,他指出,在厂网提标改造之前,首先应该做好“清污分离”,其次,在雨污分流之前,首先要把雨污混接问题解决。“要先把混接点逐步摸排清除,这是黑臭治理主要矛盾。”
污水处理厂不是越大越好
傅涛指出,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可持续问题,核心在管网,短板也在管网。但是如果都以城市水系统高质量发展为标准,对管网的投资将是污水处理厂的两到三倍,总额超过万亿。”
在经济下行、控制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,让政府有这么多的资金投入到管网上是很难实现的。“即便是特大型城市也有困难,而我们不仅仅要解决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的问题,还要考虑全国范围14亿中国人享受环境的权利。”
在我国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可持续性问题上,有没有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?
傅涛认为,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规模越建越大,动辄日处理规模几十万吨的污水处理厂,个别城市的单厂超过规模百万吨,如果都配套成倍高水平的管网,从成本上来说很不划算。“可持续发展需要控制成本,应该找到更优化的方式,减少管网的投资压力。”
提质增效的可持续道路,要控制污水处理厂的规模,“城市污水要坚持集中处理,但不是越大越好,要与城市规模和布局相适应,应该提倡在更小的范围内缩小服务比重。提质增效的本质并不是说管网只要有洞就要堵,不如把问题变小,在源头控制污水。”
合理规划,解决机制问题
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引发了台下嘉宾的思考,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何伶俊表示,管网肯定是提质增效道路上绕不过去的问题,然而她指出,我国在进行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,也在进行金融风险的防范,“资金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”,何伶俊表示,“如果将管网问题放得很大,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预算中恐怕难以完成。”
何伶俊提出,污水提质增效要用系统思维去考虑,可以通过机制解决,“管网一方面排查修复,另一方面要‘做一条,成一条’,做到老债在还,新债不欠。”
王家卓认为,污水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,需要破解当前利益机制的问题。“污水提质增效将进水浓度提上来,污水总量减少了,污水处理厂将面临收益受损,对于提质增效缺乏动力。”
污水提质增效的三个方向和一个出路
傅涛总结,关于探索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路径,目前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:
第一,随着污水量越来越大、进水浓度越来越低,很多城市选择扩容扩建的道路。然而傅涛认为,这条路可能不是首选,“每建一个污水处理厂,需要两到三倍的管网配套,很多城市不能完成,可能是饮鸩止渴。”
第二,回归初心,让污水处理厂回归设计的本源。污水处理厂在设计建设时,做了很清晰的论证,需要配套高质量的管网和污泥处理设施。但要使污水厂回归设计本源运行,还需要在管网和污泥环节做大量的工作。“虽然有一部分城市可以做到,但可能很大一部分城市是做不到的。”
第三,探索“正本清源、回归生态”的道路。傅涛指出,这条路径值得很多城市去摸索,“与其打城市污水的全民战,不如打污水源头的歼灭战。一旦知道污水中的污染物是从哪里来的,源头就可控了。“水本身是干净的,所以应该找到并抓住污染物的源头,让水回归原本的价值。”
傅涛强调,要真正做到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,应该有更宽泛的思维和更优化的方式。“如把城市河道还给自然,让污水在自己的范围内流动,而不是把污染物放任到城市中,再在全城范围内保护清水。”
要尽可能的缩小服务的比重,在污水处理方面,可以思考小区内产生的污水是否能够实现不出小区,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思考管网的问题。“如果只考虑类似管网的建设问题,可能最后仅仅解决了城市中的污水处理问题,农村的污水问题依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。”
同时,傅涛也提出了一条优化路径“让清污分离”,比如类似上海这样的大都市,可以把控制污泥分离作为主线的思路,然后用分离出来的污泥总量来对城市进行考核。只要把污染源抓出来,管网是否混接错接,河道都是干净的。
经济下行的大背景给产业带来了很大的考验,未来不能只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,产业需要找到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路径。当然这条路绝不是“中国特殊”的路径。这还需要全行业一起去摸索。
(左一起)傅涛、王洪臣、张悦、唐建国、王家卓、吕永鹏